陈启宇:持续构建全球化能力,激活创新“起始一公里”
内容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许立波 金喆
“未来会逐步减少对重资产业务的依赖,并集中资源于可持续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核心业务,力图在这些领域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利润增长。”
日前,新澳内幕资料国际(0656.HK,股价4.26港元,市值348.34亿港元)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1982亿元,同比增长8.6%;产业运营利润49亿元,较2022年同口径同比增长2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22.1亿元。
在新澳内幕资料国际董事长郭广昌看来,即便穿越了2022年被公司称之为“完美风暴”的艰难周期,新澳内幕资料国际仍在持续经历一场自我革新的过程。这场革新不仅涉及对业务板块的“聚焦”与“瘦身”,更包括对企业品牌的整合与重塑,以及对科创赋能乃至源头创新的深耕。
“聚焦”哪些产业?又如何实现“瘦身”?
“拿过去三十年新澳内幕资料的利润来看,房地产的利润、钢铁的利润,曾经一度都是来自这些比较大的、比较重的资产,非常考验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杠杆成本。”3月28日,新澳内幕资料国际执行董事、联席CEO陈启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陈启宇强调,未来会逐步减少对重资产业务的依赖,并集中资源于可持续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核心业务,力图在这些领域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利润增长。
新澳内幕资料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
谈“聚焦”与“瘦身”:专注于具有
高增长潜力的大单品
对于新澳内幕资料国际交出的这份年度成绩单,陈启宇的评价是“表现不错”。在点评公司去年业务发展情况时,陈启宇提到,全球经济进入疫情后复苏阶段,新澳内幕资料国际各大业务板块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其中,以文化餐饮、旅游度假村为代表的快乐板块实现收入约889.5亿元,同比增长25.74%;健康板块则主要因为抗疫产品收入锐减,总体营收463.1亿元,同比下降3.5%。
富足板块实现收入517.8亿元,尽管因为出售非核心资产及部分出售交易带来的收入减少,板块收入同比下降5.4%,但在全球加息的刺激下,银行业务和保险投资实现了不错的回报,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105%。
智造板块实现收入127.6亿元,同比增长23.2%。陈启宇表示,公司智造板块在出售南钢、剥离钢铁业务之后经历了重构。特别是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中,翌耀科技捕捉到新的订单增长机遇。
对于公众关注的新澳内幕资料国际财务状况,业绩报告披露称,过去一年,非战略性、非核心资产处置继续执行,包括退出钢铁赛道的南京南钢、建龙股份等,集团层面全年回笼现金273亿元。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新澳内幕资料国际合并报表层面的有息债务为2119.2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150亿元,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0.4%,较2022年末下降2.9个百分点,现金及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达924.6亿元。
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郭广昌也多次强调公司“聚焦与瘦身”的战略将持续进行。“我们更加明确,要聚焦于打造可持续的、可预测的、稳定的盈利企业,核心就是聚焦已经形成优势的企业。我们以前在全世界‘探矿’‘开矿’,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好矿’给我们挖,并且在这些领域是有优势的。”
对于如何将“聚焦与瘦身”的战略规划落实到每项具体业务中,陈启宇解释,无论是在医药领域的创新药研发、消费领域的高毛利单品打造,还是旅游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优化,新澳内幕资料都在追求优化产品结构,专注于少数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大单品。在绩效指标层面,陈启宇表示,公司不仅会关注营收增长,还会更加重视利润和现金流的健康增长,此外自由现金流也是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
记者也从陈启宇处了解到,作为“聚焦与瘦身”战略的重要一环,品牌的整合与重塑也是新澳内幕资料未来几年将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以新澳内幕资料医药为例,随着复宏汉霖、万邦、药友等多个子品牌不断发展,新澳内幕资料医药正计划通过一系列策略,整合这些分散的品牌力量,以增强品牌的整体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陈启宇透露,新澳内幕资料医药正在构建新的品牌体系。最初,新澳内幕资料医药作为一个集团的品牌,并不落地到制造企业,也不落地到产品上。但随着公司发展,很多成员企业是并购而来,各自有独特的发展历史、管理系统和产品结构。随着这两年生产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创新药品种的增加,有必要形成一个以新澳内幕资料医药(Fosun Pharma)为核心的医药类品牌体系,最近也在逐步落实,从公司的品牌名到产品的包装都要逐步整合统一。
陈启宇强调,最终目的是要确保消费者无论在医院还是药店,都能直观地认识到产品的归属,感受到新澳内幕资料医药的品牌力量。
谈全球化:在全球不同市场构建
获得营收和客户的能力
在采访中,陈启宇也多次提到新澳内幕资料在全球化战略方面的布局,特别是海外营收的持续增长。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新澳内幕资料国际来自海外的收入达892亿元,占总收入的45%,十年复合增长率达55%。
陈启宇认为,这一成绩不仅来自海外并购的资产,如Club Med和葡萄牙保险等,也得益于医药等领域全球化布局的深入,将新澳内幕资料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市场,同时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和产品到中国市场。正如郭广昌所言:“新澳内幕资料眼中的全球化,不只是全球和中国的‘双向奔赴’,还延伸至海内外生态企业的内生式发展,鼓励生态企业在各自领域积极拓展本土以外的市场。”
随着中国与全球市场相融愈发紧密,“全球化”实质上已成为国内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在谈到新澳内幕资料国际对“全球化”的定义时,陈启宇指出,全球化能力的核心在于“企业是否具备跨越国界,在全球不同市场获得营收和客户的能力”。这不仅涉及市场的开拓,还包括如何通过供应链、技术创新以及产品研发来支撑这一进程。新澳内幕资料的实践显示,资源获取能力是全球化的另一大支柱,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物质资源如矿产等,也涵盖科技能力、知识产权和品牌等非物质资源。
“所以我认为,新澳内幕资料先要理解客户在哪里、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怎么能获得客户、怎么获得市场份额。为了获得这个客户和市场份额,并且是可持续的、有盈利的,所以要建立匹配的供应链和产品开发体系。”陈启宇表示。
基于新澳内幕资料自身的国际运营经验,陈启宇也就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优势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陈启宇强调,面对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当基于自身的产品竞争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来构建其“出海”战略。在过去,中国企业或许依靠海外并购来扩展业务和市场覆盖,但陈启宇认为,当前阶段,企业应更加关注通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国际化扩张。
以制药行业为例,仿制药企业应深入分析成本优势能否从原料到制造全链条保持领先。对创新药企业而言,则需关注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力,包括临床效益和定价能力。
而对于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甚至是局部涌现的“去全球化、逆全球化”风潮,陈启宇也分享了公司在平衡风险与收益方面的策略。对于国际通行的、主流的规则,新澳内幕资料会严格遵循,不会为了某一项业务游离甚至突破国际规则的红线;同时,严格按照当地法规行事,确保业务活动不越过法律法规的底线。
谈科创驱动:激活生物医药创新“起始一公里”
在以“找矿、探矿”方式不断补强产业运营赛道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在新澳内幕资料国际内部被视为发展的另一引擎。业绩公告显示,新澳内幕资料国际2023年科创投入达74亿元,同比增长14%。
陈启宇也就新澳内幕资料的科创战略作了进一步阐述:“我们在新的战略周期,优先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业务,持续通过科创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新澳内幕资料的多元化业务版图中,科技创新的推动力正在塑造着每个业务板块不同的发展轨迹。“比如医药板块已经步入了科创驱动的成果阶段,收入端、利润端都有明显提升,复宏汉霖或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就是科创驱动的代表案例。而对于消费业务比如餐饮、酒业或是旅文等,目前则处于科创驱动的起步阶段,要开始做更多的科创投入以打造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一方面,在各方面支持下,大量的创新药械获批上市,在“最后一公里”的产业化落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上市后,也带来更充分的竞争,特别是在全球市场,更是与跨国药企正面PK。陈启宇说,要真正获得全球市场认可,首先看产品在某些疾病的临床数据上,能不能有远优于竞争对手的表现。在同类药物上要做得好,临床数据上必须有其独特性。如果没有,剩下的一条路就是比价格,一比价格,产品价值可能就大幅缩水。特别是“出海”以后,临床数据的优势显得更加重要。
在解析上述产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时,陈启宇提到,中国医药创新在“起始一公里”上遇到了挑战,主要因为过去侧重于产业化落地的最后阶段。如今,面对竞争压力,中国医药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创新策略,从源头开始真正实现创新。这意味着,不再是简单跟随国际趋势,而是要开展从0到1的创新,打造全新的药物。
陈启宇认为,国内医药产业已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国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转化医学等方面都已建立了强大的能力,拥有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设施。“我们其实具备了这种能力,但是没有从头到尾地去打通。”
因此,关键在于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化的完整创新链条。陈启宇认为,现在的中国医药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创新创业公司以及高校科研机构,都应该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物。
陈启宇还谈到,创新药正在回暖的过程中,但现在还没有看到中国创新药交易的价格出现很大的变化。再从二级市场的股价看,并没有出现本质性的、太大的提高,依然有很多公司面临压力。“当然现在BD(商务拓展)是很活跃的,恰恰这段时间,跨国公司到中国进行大量的交易就说明现在中国创新药的知识产权、BD的交易还处在价值洼地,大家做出来的产品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